【視傳媒記者黃雋淮/臺南報導】
114年文化局社區營造計畫送審案件中,有一位年輕少女孟育卉以名為「豆仔街・聚落再興」的計畫探討古早的「豆仔市」如何再現風華,她更趁勢將鎮北坊街區的公民審議計晝,提送臺南市政府研考會「114年臺南青年審議民主行動計畫」獲得入選。並將設計活動,帶大家一起探索豆仔市的神秘面紗。
▲北區公所將民眾的社造計畫「豆仔街・聚落再興」化為實現。(北區區公所 提供)
而豆仔市的由來,是因為清領時期小北門附近於台江陸浮後變成沿各聚落進入府城的幹道,由善化、學甲、安定、安定、佳里、北門、將軍、安南區等地農產品均由此路進入府城,久而久之形成一個市集當時人稱豆仔市,販售以黃豆及花生為主,因此聚集許多豆腐間。孟育卉為豆仔市的再興,曾邀請里長、南管鳳鳴社以及多家廟宇參與計畫,並分享資源;對於該地區產業、文化、教育等進行現地調查及設計推動方針。並於7月26日、7月27日、8月2日及8月3日於北華里活動中心辦理「散步青銀共創工作坊」歡迎大家報名。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Q1afRyT1VrtfBZuY7
▲北區公所將民眾的社造計畫「豆仔街・聚落再興」化為實現。(北區區公所 提供)
她強調,鎮北坊文化園區提升再造,必須公私協力,也很期待由民間團體力量發起社區營造,帶動鎮北坊文化園區再現風華。
北區區長潘寶淑表示,鎮北坊文化園區在清領時期是行政官署與軍事重鎮,區域內古蹟相當豐富,進到自強街、崇安街等也能體會到台南過往的老巷弄情懷,相當值得一探究竟。
北區公所近幾年在提升鎮北坊風華的努力,自10 年前向營建署提出「提升道路品質計畫」競爭型補助計畫,進行園區的道路品質提升,並配以排水系統改善;至113 年鎮北坊歷史街道工程竣工揭牌,期間吸引特色小店進駐,確實達到歷史街區立面維持特有原貌,也能活化街區藝文、經濟活動發展的目標。
為讓老街區注入新活水,區長潘寶淑與公所團隊於113年設計系列活動,邀請插畫家「克洛伊旅行生活繪」及工程師插畫家「1/2藝術蝦」開辦「鎮北坊散步速寫工作坊」,教導大家補捉街區風景。
同年,發表「入城過生活」大銃街現地教學教案手冊,帶領在地國小中高年級學童以動腦動手的方式來測量老街寬度及橋樑長度,獲得學校老師好評。
為讓老街屋再生活化,潘寶淑區長更力促復社的南管音樂社團「鳳鳴社」在自強街老屋創立「鳳鳴學堂」,傳揚傳統音樂、小法頌唱等課程。
今年4月辦理「鎮北好行」健走活動,更吸引千人參加;5月中,臺南市政府水利局與公所辦理「三老爺宮十二花神」汙水人孔蓋啟用儀式,由三生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擷取薛明勳繪製的三老爺宮12花神壁畫內容,並將傳統人物故事搭配臺南本土特色動植物設計,賦予傳統壁畫新的意義及美學。
北區公所也設計了走訪鎮北坊兩條路線,分別是:三老爺宮12花神走讀加手作及鎮北坊保生大帝的現地教學,預計於7月及8月展開,歡關注北區公所臉書「鎮北城事」相關的報名訊息。
-
2025-07-15 18:53:02
-
2025-07-15 18:45:38
-
2025-07-15 18:02:26
-
2025-07-15 17:31:00
-
2025-07-15 17:23:39
-
2025-07-15 17:18:45
-
2025-07-15 17:16:03
-
2025-07-15 17:15:00
-
2025-07-15 17:09:57
-
2025-07-15 16:49:26
-
2025-07-15 16: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