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傳媒記者黃雋淮/臺南報導】
為協助經濟弱勢家庭自立脫貧,獲得即時物資協助,臺南市政府自108年起委託民間社會福利團體推動「實物愛心銀行」服務,第二區實物愛心銀行委由財團法人臺南市私立樂活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承接,服務範圍涵蓋玉井、楠西、左鎮、南化、官田、大內、下營、麻豆、六甲等九個行政區,打造實體店面、合作據點與分站三層服務網絡,提供民眾就近、彈性的實物援助。
▲臺南實物愛心銀行溫暖陪伴弱勢不孤單 友善看待每一位身心障礙朋。(記者黃雋淮 翻攝)
某日,一名62歲的鄭先生靜靜走進第二區實物愛心銀行,遞出一本小筆記,寫著:「我是一名聽障人士,我想申請物資。」接待的社工立刻察覺這位申請者的特殊需求,細心引導他以文字溝通,同時主動協助辦理評估與資源媒合,讓他在無法以言語溝通的情況下,感受到被理解與尊重的溫暖。
▲臺南實物愛心銀行溫暖陪伴弱勢不孤單 友善看待每一位身心障礙朋。(記者黃雋淮 翻攝)
鄭先生是先天中度聲語障礙者,未受過正規語音或手語訓練,多年從事工廠作業賺取微薄工資,長年高噪音環境導致聽力進一步惡化,目前只能依賴文字與他人互動。雖然生活困頓,但他不希望被同情,一再表示「請用正常人的角度審視我,我能工作,我過著和大家一樣的生活,申請物資是因為現實環境所逼,而非我不努力。」;服務鄭先生的社工表示,許多身障者在面對求助時仍有極高的心理壓力,特別是像鄭先生這樣「能自理、有尊嚴」的個案,更需要以同理與耐心提供支持,而非僅是單純的物資提供,「我們提供的不只是物資,而是一份理解、一個信任的開端。」
▲臺南實物愛心銀行溫暖陪伴弱勢不孤單 友善看待每一位身心障礙朋。(記者黃雋淮 翻攝)
市長黃偉哲表示,臺南市實物愛心銀行涵蓋多元弱勢族群,並由專業社工協助需求評估及後續追蹤,「沒有聲音,不代表沒有希望」,每一位身障朋友都應享有追求穩定生活的機會。鄭先生的故事正是這種希望的象徵,目前臺南市已建置5處委辦實體店面、15處合作實體店面及18處實物分站,全市服務量能已達100%。社會局亦持續推動「聽障者行車友善貼紙」、「跨局處單一窗口」等創新措施,提升身障者日常生活的無障礙友善環境。
樂活基金會王曉嵐董事長表示,「社會中總有一群人默默生活、等待被看見,社工的角色不應只是資源連結者,更是理解與陪伴的實踐者。」基金會也鼓勵更多企業與市民響應愛心捐贈,支持實物愛心銀行永續運作。
社會局長郭乃文強調,市府將持續深化社工專業職能與跨單位合作,提升主動發掘與社區支持機制,讓每一位有需要的人,都能被看見與提供服務;歡迎民眾至臺南市政府社會局網站查詢實物銀行服務據點,或洽社會局社會救助科(06)299-5686,加入愛心行列,讓物資成為希望的橋梁。
-
2025-07-05 09:35:20
-
2025-07-04 23:15:00
-
2025-07-04 23:06:16
-
2025-07-04 22:34:18
-
2025-07-04 21:38:55
-
2025-07-04 18:01:24
-
2025-07-04 17:40:01
-
2025-07-04 17:26:40
-
2025-07-04 17:07:00
-
2025-07-04 16:58:57
-
2025-07-04 16:5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