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8
關閉
2025-11-28 13:51:00
北區公所全新文化教育扎根計畫《入城過生活II》正式亮相

【視傳媒記者黃雋淮/臺南報導】

 

北區區公所今(28)日上午於全臺首邑縣城隍廟發表114年度社造成果——全新開發的在地教案《入城過生活II》。延續去年《入城過生活》的鎮北坊文化教育扎根成果,今年由地方文化工作者鄭采芩主導設計,以咸豐年間的小北門生活史為核心,帶領學生跟著故事主角「阿榮」走進1850年的府城街巷,重新理解庶民的一日入城日常。

 

▲北區區長潘寶淑說明這次北區公所全新文化教育扎根計畫重點。(記者黃雋淮 攝)

 

今(28)天發表會特別邀請立人國小高年級學生參加,由鄭采芩與邱明賢擔任講師,帶領孩子實際踏查德慶溪周邊,包括興濟宮、大觀音亭、元和宮等歷史場域,透過地圖比對、碑文觀察、街廓走讀,將故事內容化為真實體驗,使學生們成為歷史中的小小探險家。

 

▲北區公所全新文化教育扎根計畫《入城過生活II》正式亮相。(記者黃雋淮 攝)

 

《入城過生活II》以咸豐元年農民「阿榮」入城辦事的一天為故事主軸,從天未亮自三崁店出發,進小北門後販售生薑、至興濟宮求藥籤、在藥舖抓藥,再前往米街義芳號購買白糖準備返家製作薑糖。透過他的行程,學生能理解當時德慶溪的流向、當時的商業活動、廟宇與橋梁的聚落關係,也能在碑文與街景中找出曾振明香舖等歷史商號痕跡。教案亦加入清代蘇州碼子的基礎換算、過路費制度與「守城兵役勒索示禁碑記」等內容,使孩子在故事推進中自然理解當時的經濟脈絡、度量衡、社會風俗與官方制度,讓府城街景不再只是教科書,而是可以親自走入的活歷史。

 

▲北區公所全新文化教育扎根計畫《入城過生活II》正式亮相。(記者黃雋淮 攝)

 

北區區長潘寶淑表示,北區廟宇古蹟密集、文化脈絡豐富,希望透過情境式教案與實地走讀,讓孩子從生活出發認識城市、理解歷史,使「文化資產就是教室」真正落實在地教育。此次發表會同步結合立人國小的走讀課程,教案內容也獲得教師與學生的熱烈回饋。

 

▲立人國小高年級學生首先參加北區公所全新文化教育扎根計畫。(記者黃雋淮 攝)

 

區長潘寶淑並特別感謝文化局與在地的市議員、里長、北區各宮廟及教育單位的長期支持,讓北區的文化教育推廣得以持續深化。全新《入城過生活II》教案也將於近日正式上架北區區公所官網,歡迎教師、家長及市民朋友下載運用https://www.tnnorth.gov.tw/News.aspx?n=37045&sms=25583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