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大學年度科研盛會「成大產學創新日」於 昨日在勝利校區旺宏館揭開序幕,聚焦 AI 與智慧轉型,百項科研成果領航產業新未來,科研之光照見南方創新力。(圖/記者黃華安攝影)

成大副校長李永春致詞強調,AI 是當前最關鍵的潮流,成大將以「熱情擁抱、冷靜研究」的態度審視前因後果,務實評估優勢與缺口並制定強化方案。(圖/記者黃華安攝影)
記者黃華安/台南報導
國立成功大學年度科研盛會「成大產學創新日」於 2025 年 11 月 6 日 在勝利校區旺宏館揭開序幕,為校慶週的重要系列活動之一。活動由產學創新總中心與研究發展處共同主辦,集結校內外研究團隊、新創團隊、大南方科研產業化平台、成大新創生態系及鳳凰新創平台等單位參與,匯聚超過百項技術研發與創新成果,展示成大在「AI 導入與智慧轉型」上的多元能量與產業鏈結。
主辦方以「輕鬆、開放、嘉年華」定調活動,鼓勵跨界交流與現場媒合。今年活動吸引近九百位企業代表、產官學研貴賓及校內師生蒞臨,包括佳世達科技董事長陳其宏、國科會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副局長林秀貞等嘉賓出席。成大副校長李永春致詞表示,活動不是嚴肅的研討會,而是一場嘉年華,盼與會者以輕鬆開放的心態交流、媒合,讓合作自然發生。他強調,AI 是當前最關鍵的潮流,成大將以「熱情擁抱、冷靜研究」的態度審視前因後果,務實評估優勢與缺口並制定強化方案;同時感謝產學創新總中心與研發處團隊、鳳凰新創平台與校友群力挺,共同為新創注入動能。

佳世達科技董事長陳其宏表示,將結合校友全球網絡與校內研發、新創平台,形成長期支持鏈;未來十年「半導體、AI、醫療」三大關鍵領域趨勢明確,期盼活動年年精進,讓世界看見台灣與成大。(圖/記者黃華安攝影)

國科會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副局長林秀貞致詞表示,南科2023 年超越竹科、2024 年突破 2 兆元;並鼓勵新創團隊把握時機,申請進駐科學園區或與園區事業鏈結,視為實戰歷練基地,加速成長。(圖/記者黃華安攝影)
佳世達科技董事長陳其宏亦到場支持。他指出,第二屆就把全校能量串起來,成果令人驚豔;成大不只要持續成為產業最愛的人才來源,更要把研發與新創能量推到台灣第一。他並表示,將結合校友全球網絡與校內研發、新創平台,形成長期支持鏈;未來十年「半導體、AI、醫療」三大關鍵領域趨勢明確,期盼活動年年精進,讓世界看見台灣與成大。
國科會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副局長林秀貞於致詞時,以數據佐證南臺灣產業動能:南科近年產值快速成長——2021 年突破 1 兆元、2023 年超越竹科、2024 年突破 2 兆元;2025 年 1–8 月營業額約 1.8 兆元。她指出,園區正自北到南擴增至多處據點(含台南新市、高雄路竹、嘉義及台南第三期,以及橋頭、楠梓、屏東等),土地釋出即迅速滿租,投資熱度不減;並鼓勵新創團隊把握時機,申請進駐科學園區或與園區事業鏈結,視為實戰歷練基地,加速成長。

本屆論壇以「學研匯智 × 產業共創:開啟 AI 新篇章」為主軸,由成大電資學院院長吳士駿主持,邀請產官學研界重要講者工研院蘇孟宗(左二)、華碩雲端總經理吳漢章(右二)、成大電資學院副院長連震杰(右一)、智匯創育執行長周威成(右二),分享趨勢洞察與實務經驗。(圖/記者黃華安攝影)
展區呈現超過百項跨領域研發成果,涵蓋電資通訊、機械製造、材料科技、生技醫療、能源環境、管理服務與文創設計等面向。(圖/記者黃華安攝影)
本屆以「學研匯智 × 產業共創:開啟 AI 新篇章」為主軸,由成大電資學院院長吳士駿主持,邀請多位產官學研界重要講者分享趨勢洞察與實務經驗,包含 工研院協理蘇孟宗、華碩雲端暨台智雲總經理吳漢章、成大電資學院副院長連震杰、智匯創育執行長周威成。講者分別從半導體、機器人、醫療與製造等領域切入,討論 AI 技術如何驅動產業智慧化與永續轉型;論壇結束前設有約 25 分鐘 Q&A 與談交流,呈現科技在多領域應用的可能,也揭示跨域合作的具體方向。
展區呈現超過百項跨領域研發成果,涵蓋電資通訊、機械製造、材料科技、生技醫療、能源環境、管理服務與文創設計等面向。今年研究發展處首度精選 27 項前瞻研究成果亮相,並由 17 位教師接力分享研究成果與應用突破,展現成大科研兼具聚焦的深度與跨域延伸的廣度。同時,大南方科研平台邀集台南護校、中信科大與高雄科大等團隊聯合參展,呈現南臺灣跨校科研整合的能量與成果。

成大長期深耕創業教育,今年共有三十組「成大創新圓夢計畫」團隊於會中發表成果,圖為中文系曾柏凱(中)領軍的島&輝教育行動共學團隊分享成果。(圖/記者黃華安攝影)
成大長期深耕創業教育,已建構出從「構想啟動、原型開發、加速育成到落地規模化」的完整新創生態鏈。今年共有三十組「成大創新圓夢計畫」團隊於會中發表成果,並參與三分鐘電梯簡報(Elevator Pitch),以精準濃縮的方式介紹創意發想、技術特性與市場潛力,吸引在場投資者與企業代表的目光。透過簡短凝練的溝通,團隊得以與產業端建立交流,為後續合作奠下基礎。
由成大與校友共同推動的鳳凰新創平台,今年再度攜手成大天使投資俱樂部舉辦金鳳凰天使募資 Pitch,邀請國內外投資人及企業夥伴出席。現場精選六組金鳳凰新創團隊進行簡報,展示其技術產品與商業模式,期盼藉由投資媒合,支持新創能量進一步邁向市場落地。

由成大與校友共同推動的鳳凰新創平台,現場精選六組金鳳凰新創團隊進行簡報,並進行頒獎。圖為獲獎的6隊之一的葳潔科技,由成大博士生邱芎蓉執行長領獎。(圖/記者黃華安攝影)
本次成大產學創新日,透過論壇、成果展示、新創競賽與募資平台四大面向推動,從創新研發、專利轉譯、技術商品化到責任治理,充分展現成大推動知識落地的實踐路徑。透過制度化的新創支持與跨域合作平台,成大逐步從傳統的學術研發推動者,躍升為引領產業智慧轉型與永續發展的關鍵力量。

成大與校友共同推動的「鳳凰新創平台」,展示創新產品與商業模式,促成投資媒合,推動成大新創團隊邁向市場實踐,深獲各界好評。圖為葉明龍(右三)教授指導、執行長醫工系李沂凌(右二)領軍的偵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圖/記者黃華安攝影)

成大產學創新日,透過制度化的新創支持與跨域合作平台,成大逐步從傳統的學術研發推動者,躍升為引領產業智慧轉型與永續發展的關鍵力量。(圖/記者黃華安攝影)
-
2025-11-07 20:52:25
-
2025-11-07 19:51:13
-
2025-11-07 19:38:29
-
2025-11-07 19:36:57
-
2025-11-07 19:31:29
-
2025-11-07 19:27:06
-
2025-11-07 16:57:02
-
2025-11-07 18:29:52
-
2025-11-07 18:00:31
-
2025-11-07 17:11:31
-
2025-11-07 16:57: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