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6
關閉
2025-10-26 20:04:00
停讓行人怎麼做才正確?距離、法規 報乎你知~

記者蔡小雪/苗栗報導

隨著台灣對行人路權的重視,政府開始大力推動「停讓行人」,不論是駕駛人或機車騎士,只要行經路口或斑馬線時未停讓行人,都可能被檢舉開罰。很多人會問:「什麼樣的情況才叫做禮讓?」「到底要離多遠?」

 

停讓行人距離怎麼抓?3公尺是關鍵

在實務上,警方多數以「車輛與行人距離不足3公尺時未停讓」作為是否違規的依據。也就是說,只要車輛接近行人時,距離小於3公尺仍未停車,就可能構成違規。

駕駛人應注意以下幾點:1.見到斑馬線前應提早減速2.行人即將進入斑馬線時,應立即停車3.不論行人走得快或慢,都應。記住:不是讓他「快點走過去」,而是你「確實停下來」才算真正禮讓。

 

 

停讓行人法規依據是哪一條?

根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44條,駕駛人在行經行人穿越道或可供行人穿越的交岔路口時,必須主動暫停,禮讓行人優先通行。若未依法停讓,將面臨下列處罰:

1.未禮讓一般行人:當駕駛人接近行人穿越道時,若已有行人正在通行卻未停讓,將處以新台幣 1,200 元至 6,000 元罰鍰。

2.未禮讓視覺功能障礙者:若遇到攜帶白手杖或導盲犬的視障者,駕駛人未停讓者,將處以新台幣 2,400 元至 7,200 元罰鍰。

3.若因未停讓導致事故導致行人受傷:處罰鍰 7,200 元至 36,000 元,並吊扣駕照 1 年4.若導致行人重傷或死亡:同樣處以 7,200 元至 36,000 元罰鍰,並將吊銷駕照。

此外,違規者將被記 3 點違規點數,並須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若 1 年內違規點數累積達12點,駕駛執照將被 吊扣 2 個月。

 

停讓行人不只是「法律」義務,更是「文明」表現,在日本、德國、瑞典等國家,「駕駛停車讓行人」早已是根深蒂固的習慣。而在台灣,隨著交通政策與民眾觀念的轉變,「停讓行人」也逐漸被視為評價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指標。停讓行人可以1.減少行人傷亡事故2.建立友善交通環境3.展現良好駕駛態度有時,一次短暫的停車,就能換來一條寶貴的生命安全。

 

特別叮嚀:1.只要行人靠近斑馬線並有穿越意圖(如站定、看左右、準備跨步)駕駛就應主動停讓。2.根據執法標準,只有完全停車才符合「禮讓」定義,單純減速仍可能被認定為違規。3.機車與汽車皆適用相同法規,若違規且1年內有2次以上,將直接罰6,000,並須記點與參加講習。

 

以上苗栗縣政府廣告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