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傳媒記者黃雋淮/臺南報導】
台南市議員陳怡珍今(21)日於市議會質詢時指出,台南市目前水肥清運與處理量嚴重不足,導致業者每日深夜排隊等候進場,清運效率低落,不僅影響市民生活品質,更嚴重衝擊業者生計。她強調,市府應立即啟動跨局處協調,全面檢討水肥處理量能,並加速修復停收中的海興段管線,以解決長期困境。
▲台南市水肥清運量嚴重不足 水肥車跨夜排隊離譜 議員陳怡珍籲加速修復管。(市議員陳怡珍團隊提供)
陳怡珍於質詢中播放現場畫面指出,目前環保局開放給水肥清運業者的每日處理量,遠低於實際產出量。業者為了能及時投肥,往往自晚間八點起便在污水處理廠外排隊,直到隔日上午八點開門後才得以進場。由於處理量上限過低,常在短時間內即額滿,造成大量水肥無法及時卸除,情況相當離譜。
陳怡珍說明,台南市水肥場現在有三個處置場所,安定水肥場每日處理量約180噸,屬最終處理廠;灣裡水肥場每日處理量約230~240噸,須車載轉運至水利局污水廠,惟每逢週六因水利局休假停收,造成收肥中斷;海興段水肥場(四草)每日處理量約180噸,原透過管線送至安平水資場,但目前因管線損壞停收中。
陳怡珍指出,根據業者與工會反映,目前台南市每日水肥產量約達450噸,現有收肥量已嚴重吃緊。特別是灣裡水肥場週六停收,使缺口更大。為求投肥,業者常提前一晚駕車排隊,導致安定農業道路與灣裡萬年路長期被占用,交通與環境都受到影響。隨著台南觀光業蓬勃發展、旅宿人口增加,水肥產量逐年上升,現行系統已明顯不足。
針對此問題,陳怡珍嚴正要求,環保局與水利局應儘速完成跨局處協調,加快海興段管線修復進度,提前完工並恢復收肥功能。在管線尚未復工前,工會建議水利局應派員於週六加開協助處理,減輕業者壓力,確保城市衛生不受影響。陳怡珍也提出長期建議,盼市府於水資場設置「水肥初篩設備」,讓水肥經初步處理後可直接進入水利設施進行後續處理,如此可避免重複運輸與管線轉送,降低成本與時間浪費,提升整體效率。
-
2025-10-21 16:17:24
-
2025-10-21 16:03:38
-
2025-10-21 16:00:39
-
2025-10-21 15:59:39
-
2025-10-21 15:57:00
-
2025-10-21 15:58:14
-
2025-10-21 15:56:24
-
2025-10-21 15:54:25
-
2025-10-21 15:50:41
-
2025-10-21 15:52:43
-
2025-10-21 15:48:35